主任、各位副主任、秘书长,各位委员:
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,向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作关于2015年市级财政决算的报告,请予审议。
一、2015年市级财政决算情况
(一)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
(二)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
(三)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
(四)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
1.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完成312304万元。其中:(1)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30148万元(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4740万元,失业保险基金收入6179万元,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4834万元,工伤保险基金收入2906万元,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489万元),为预算的105.6%;(2)上级补助收入12269万元;(3)上年结余169887万元。
2.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支出完成128173万元。其中:(1)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15795万元(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78130万元,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899万元,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33390万元,工伤保险基金支出1531万元,生育保险基金支出845万元),为预算的105.3%;(2)上解上级支出2878万元;(3)补助下级支出9500万元,主要是补助屈家岭管理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缺口。
3.平衡情况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312304万元,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支出128173万元。收支相抵,年末滚存结余184131万元(其中当年结余14244万元),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98668万元,失业保险基金结余29075万元,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41700万元,工伤保险基金结余9639万元,生育保险基金结余5049万元。预算执行中,市区争取中央、省专项转移支付及具有专项用途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367885万元,其中市级145026万元(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135800万元,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9226万元,考虑到经部门共同申报争取,具有不确定性,未编入年初预算,按照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相关要求,为提高决算的完整性,因此予以专项报告),分项是:一般公共服务1769万元,国防与公共安全1630万元,教育1784万元,科学技术555万元,文化体育与传媒1619万元,社会保障和就业12090万元,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3510万元,节能环保66125万元,城乡社区4387万元,农林水21920万元,交通运输18209万元,资源勘探信息2785万元,商业服务业541万元,国土海洋气象1051万元,粮油物资储备299万元,其他6752万元。
2015年,全市上下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,牢牢把握“竞进提质、升级增效”总要求,遵循“三维纲要”,坚持“投资第一、产业第一、工业第一”理念,深入实施“两大省级战略”,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,预算执行情况较好。
(一)全力服务地方发展。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,出台运用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意见、主导产业技术创新补助办法,支持七大产业发展。组建农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,通过清理存量、统筹整合,成立规模为10亿元的市级产业发展基金,与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合作,设立股权引导类子基金7支,信贷融资类子基金2支,基金总规模17.1亿元,先后对2家企业进行股权投资,对市区142家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帮扶。制定支持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工业跨越发展和精准扶贫政策各30条,市级安排资金2亿元用于政策落实兑现。通过财政注资、风险担保等形式,不断优化政府投融资平台,积极争取各类融资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发展,全年参与市区融资项目24个,融资210亿元。
(二)深入推进改革创新。出台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意见,制定了新一轮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,进一步理顺了市区事权关系,明确了支出责任,调动了各地培植财源、抓发展的积极性。推行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和清单管理,实行所有项目先评审再入库,不入库的财政不安排预算,并加大项目整合力度,实行项目清单对外公开,接受社会监督,通过加强管理,2016年市级预算取消52个专项,减少资金8531万元;整合专项44个,整合资金6067万元。扎实推进PPP融资模式改革,完善配套制度,建立项目库,荆门剧院项目成功落地,竹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(城区段)纳入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,爱飞客镇综合开发、城市有机废弃物处理处置等15个PPP项目有序推进。
(三)不断强化财政监管。进一步完善财政大监督机制,拓宽检查范围,聚焦重点内容,实行交叉检查,提升监督工作质效。开展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,进一步规范单位土地处置、房屋资产管理。开展财务票据、“小金库”治理和违规发放津补贴福利问题等财经纪律专项整治,查出188家单位违规票据1761张,涉及金额618万元;查处“小金库”5个,涉及金额159万元,同时对市直33家行政事业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福利问题进行了督促整改。不断加强政府采购监管,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机制,全市政府采购总额23亿元,同比增长44.6%,资金节约率10.4%;完成政府投资评审项目1716个,评审总额108亿元,平均审减率12.7%。大力开展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和项目资金清理检查,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用于经济发展以及民生事业等投入,2015年市本级清理收回存量资金7000多万元,直接纳入2016年预算。
二、201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步的重点工作
今年上半年,面对经济下行、收入高基数、政策性减收等诸多困难,各级财税部门切实依法加强征管,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05.2亿元,占预算的59.8%,增长23.4%;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亿元,占预算的57.7%,可比增长19.7%(剔除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收入项目,下同)。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.1亿元(市区财政体制调整后新体制完成数),占预算的69.7%,可比增长37%。在支出上,紧扣市委各项决策部署,积极盘活存量、用好增量,切实加强预算执行管理,项目建设、防洪救灾、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,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7.8亿元,占预算的57.6%,增长21.6%。其中市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5.6亿元,占预算的52.7%,增长25.1%。
下半年,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,财政增收困难,同时各项刚性增支因素多,财政平衡压力很大。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暨半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以及市八届人大七次会议决定、决议和本次会议提出的要求,扎实深入开展“重担当、抓落实”大讨论和“补短板、促发展”大竞赛活动,紧盯目标不放松,全力以赴抓落实,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:
(一)狠抓财源建设。结合全市产业发展规划,出台加强财源建设的意见,明确“十三五”时期财源建设的方向、目标和路径。完善并落实财政配套政策,加强工作调度与督办考核,大力支持“总部经济”“飞地经济”发展和乡镇财源建设,力争2016年全市总部企业新增21家,乡镇财政总收入较上年增长20%以上。强力推进税收共治,出台《荆门市税收共治实施办法》,明确部门职责和任务清单,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,全面推进国地税合作。加强征管互助、联合办税,实现涉税信息的完全实时共享,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效。
(二)积极筹措发展资金。在积极争取中央、省财政资金的同时,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力度,清理结转结余资金,加大对抗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投入。进一步完善荆门主城区土地经营管理和收储经营制度,研究盘活土地市场,提高土地出让收益,增加政府可用财力。进一步做大做实做优产业发展基金,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母基金改造,建立多层次基金投资体系,推进“特色产业链+产业互联网+基金”的产业链整合行动。与此同时,深入推进政银合作,加快运营城市发展基金,加大PPP重点项目落地实施,多渠道聚集资金促发展。
(三)深入推进财政改革。落实清费减税政策,制定“三去一降一补”方面的财政政策,创新财政体制机制,服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。深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,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,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,凡是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、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政府服务事项,都要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,逐步建立“养事不养人”的新机制。深入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,充实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,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,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绩效。探索推进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制改革,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效益。
(四)狠抓财政监管。加大对涉企收费的监管力度,严肃查处违规收费和增加企业负担行为,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。将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、清单式管理与财政大监督有机结合,实行常态化、动态化监管,提高监督质效。加强政府性债务及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监管,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市级政府性债务和融资情况,接受人大监督。加强抗灾救灾资金监管,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,把资金用在刀刃上。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监管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。深入开展财务报销违规问题专项治理,加强重点检查与督查,确保治理工作成效。与审计、纪检监察等部门配合,建立财经纪律专项整治长效机制,常态化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整治,对财政资金和单位财务管理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。
2016年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,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,认真执行《荆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市级预算审查监督的办法》,克难奋进,扎实工作,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,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!